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说的,也是对广大新传学子说的。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利于新传学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新闻事件,更好地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新传学子的我之前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一知半解的状态,虽然明白了其基本内容与要点,但对于如何运用在实践中还是懵懵懂懂。幸运的是,通过“湘江北去”暑期见习营活动,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增强脚力,新闻人要将好新闻写在大地上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是我们见习营故事的开始,从8月26日到9月2日,从长沙出发前往岳阳,短短八天,我们见证、记录了湘江沿岸的产业之变、生态之变、民生之变、乡村之变。在这一段旅途中,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明白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它带我们走出了课堂,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大地,它又带我们走进了课堂,在实践中触摸到真正的新闻。
马克思在创办《莱茵报》时写道:“它生活在人民中间,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齐爱憎。”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与本质,也是当代新闻人的职责与使命。
脚力要求我们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记者走向基层一线,用自己的眼睛去记录变化。我们要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社会实践中挖掘素材,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青年范长江为深入了解红军北上抗日对整个中国政治的影响,只身赴西北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足迹遍及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区。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穿过罕无人迹的原始森林,翻越空气稀薄的重重雪山,行程数千公里,写下了《中国的西北角》,真实还原了当时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时局状况,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树起了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在最好的年纪,学着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笔尖记录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滴水,用一粒尘埃看透历史沉浮,感受时代发展跳动的脉搏。我明白了,新闻就是发现最细小的事情,写出蝴蝶煽动的羽翼下卷起了怎样的飓风。很高兴,我开始真实地触摸生活了。
二、要增强眼力,新闻人要有一双属于自己的眼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开篇就提到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复杂性与严峻性,无论是从内部环境还是从外部环境,都显示出在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方面的激烈竞争。
“万花丛中迷人眼”,受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影响,一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理想信念和政治定力,不了解该如何写好新闻、传播新闻、做好新闻人,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工作原则认识不清。因此新传学子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政治定力,树立做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自觉性,提升职业素养,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新闻眼睛,眼观六路,明辨是非。
在这次暑期见习营里,我学到的第一个东西,应该是心态上的转变,也学会了该如何聚焦一座城市,见微知著。我从打卡一个城市变成了解一个城市,这是我不曾想过的。在之前,我也是狂欢人群中的一个;现如今,我开始带着观察的眼睛,脱离了热闹的人群,比前几次的长沙之旅更加了解长沙。
这次,我秉承着新闻要求的事实真实性与过程真实性,站在祖国的大地上探寻脚下跳动的脉搏,聆听从地下深处传来的城市心跳,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带出了课堂,运用在了每一次采访的实践中。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在见习营第一站,我见证了一场水的新生。也因为这一站,我更加珍惜每一滴水,我见证了一滴污水是如何净化成一滴清水,我去到了我未曾去过的污水净化厂,这是我去哪旅游都不会体验到的一种别样乐趣。从污水净化厂出来后,我们又前往梅溪湖采访。我看着宽广的湖面,看着高楼大厦映射于湖面上的金光,这是湖水的金光,也是梅溪湖的金光,因水而名,因水而兴。我从一滴水,看到了一座城市。
三、要增强脑力,新闻人要善于武装自己的头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脑力”上下功夫,就是要心中装着群众、胸中怀有大局,围绕中心、多思善谋、去伪存真,善于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
新闻人的脑力,是我们创新思考、提出独特见解的关键。我们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提高思维能力,能够迅速捕捉到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内涵,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要不断思考如何将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读者,如何用新颖的角度解读新闻事件,如何引导公众的舆论方向。
新传人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新知识,拓宽新视野,创新报道方式。我们要多了解国内外时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动态,以便更好地把握新闻报道的热点和趋势。要不断创新报道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报道手段,如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见习营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岳阳郭镇乡麻布村。这一站是我主笔,我第一次更加深入地体验了一回做记者的感觉,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新闻工作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记者就是要在万花丛中找到新闻线索,在这些景色中看到一个村子的变化;记者就是要擅长打交道,平时与路人随口聊的几句话,都可能是一篇新闻;记者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张善于交谈的嘴巴、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作为未来的新闻人,我们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科学理论,作为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思想旗帜。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党的领导的最高政治原则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在实践中增强脑力。
四、要增强笔力,新闻人要有工匠精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告诉我们,新闻宣传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就要求新传学子不断锤炼新闻专业技能,做到宣传有艺术,传播有效果。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入基层一线,在火热的劳动场面,在群众生产生活中找选题,发现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一篇好的宣传报道需要有充足的前期准备。在每一次采访中,我们需要翻阅大量资料,了解这个选题,然后想出不一样的切入点,从小切口去找大故事。因为这个大故事,我们要去构思一个恰当的采访提纲,采访谁、提什么问题,一切都服务于这个大故事。我觉得这个有点像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一样,认识这个故事。
我一直觉得记者是一份很有趣的工作,我们可以去很多地方,认识很多的人,记录一路所见所闻,记录下自己存在的证明。但是也因为这次活动,我知道了记者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多么的辛苦不易。要想写好一篇报道,需要好的头脑、好的逻辑、好的文笔。这文笔不是繁华的装饰,而是简单勾勒几笔就可窥见其神;这逻辑,不是一味地陈述事实,而是在事实的演变中加上些许人情味;这头脑,不是横冲直撞刻苦专研,而是要写出有温度、态度、深度的新闻作品。
新闻是鲜活的,记者也应该是鲜活的,唯有热爱能将一腔热血注入生命中去。记者是生活的扫雪工,是时代的守夜人,“在人人都能爆料的时代,调查核实的能力才是核心价值;在人人都能诉说的时代,专业权威才是核心价值;在人人都能评价的时代,理性建设才是核心价值。”没有什么比现场更能抵达真相,没有什么比追问更能启发思考。新闻人要有工匠精神,细细打磨自身能力,用文字描绘出事件的画面,讲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背后的深层含义。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容博大精深,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南针”。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培根固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忠实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新闻写在祖国大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
在见习营活动期间,有幸受到名师言传身教,不仅教了我什么是细节,什么是新闻,如何写好新闻等,而且还给我们讲解了很多新闻稿件背后的故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让我深深感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理的光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引新传学子前行的明灯。我将追光而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求索、勇毅前行,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作者:
龙红静 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
首届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征文二等奖
指导老师:肖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林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N].中华新闻报,2001-05-2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01).
[6]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8]黄楚新.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特点、问题及趋势[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4):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