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阶段的实际相结合,从现实情况和工作实践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整个理论体系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创新并日渐趋于完善,其在新时代迸发出愈加鲜活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层面上的新要求,亦是对有志于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莘莘学子的殷切期待。
在为期八天的“湘江北去”暑期见习营中,湖南大学与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师生从长沙出发,沿湘江北上。我们第一小组学员在学校带队老师与记者老师的带领下深入长沙县、湘阴县,报道两县的“生态之变、产业之变、乡村之变、民生之变”。我们探寻青山铺镇的新文旅之路,见证福临镇精品民宿发展的“星星之火”,聆听00后“蟹二代”谈蟹的故事,体悟乡贤与家乡的“浓厚情意”。以学生、青年、记者三重身份观察时代,用初心、留心、用心、恒心书写动人故事,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一、初心:在奋楫笃行中锤炼“脚力”
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锤炼好“脚力”。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脚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做好新闻报道的起点和落点。脚板底下出新闻,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采写到鲜活的新闻,而只有鲜活的新闻才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
一路探寻,一路学习。学着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记者,学着缩短学生与记者双重身份的边界,学着站在青年角度讲好新时代故事。在采访中学习采访,在写作中学习写作。
在为期八天的夏令营中,我们走出网络世界,亲自用脚步丈量大地,近距离接触新闻,体悟新闻真谛,坚守“初心”,炼就扎实“脚力”。8月底的湖南,暑热犹在。从长沙县到湘阴县,我们走进青山铺镇,看竹篾经纬之间的非遗新颜;我们走进福临镇,看当地文旅如何让百姓“福临”万家;我们走进鹤龙湖镇,看00后返乡大学生怎样回“湘”“蟹”逅;我们走进仁合村,看乡贤助力乡村发展的缩影。我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感受着“记者”这一职业带来的热度。当我真正走进新闻,抚摸它的每一寸经络时,我才感受到那来自新闻深处的滚烫。
锤炼“脚力”,是新闻记者成长的必由之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社会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把基层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零距离走近人民,才能更好为人民发声,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还要培养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锤炼“脚力”,行千山万水,入千家万户,发挥“脚力”的基础作用。
二、留心:在万千气象中锤炼“眼力”
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锤炼好“眼力”。“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作为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工作者需要练就一双“慧眼”,看得见问题,看得清问题,看得准问题,才能勇立时代发展潮头。
“全局一盘棋”,立足大局。在报道长沙县和湘阴县地区“生态之变、产业之变、乡村之变、民生之变”的大主题下,我们以乡村振兴中的年轻力量展开一系列报道,从青年视角上关注年轻人做出的突出贡献,最终确立选题。敏锐捕捉其中的新闻价值,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
见旁人之所未见,处处留心。鹤龙湖镇作为虾蟹名镇,有过不少对于养蟹专家的专题报道,通过了解当地实情,我们将报道重点转向“蟹”二代如何卖蟹,从中了解他与蟹、与乡村的故事,以新视角突出乡村新变化。用敏锐的观察力在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中寻找到好问题、好故事、好观点,从常态的生活与实践中开掘出新意。
增强“眼力”并非一日之功,应该在不断地实践中造就“新闻慧眼”。这要求我们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修养,持续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拓宽视野,不断拓展知识和实践领域,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坚持正确的新闻工作志向,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职业素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
三、用心:在勤思善思中锤炼“脑力”
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锤炼好“脑力”。脑力,不仅牵引指挥着脚力、眼力、笔力,而且决定着新闻作品思想的厚度。脑力体现在多想。多想,才能想清楚、想透彻、想全面。善思者事半功倍,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多琢磨问题,站在人民角度思考问题,坚持党性原则。
在前期长沙县的采访中,我们一度局限于采访提纲,让采访者跟着我们的思路走,采访者的分享欲不足,获取的有效信息很少,导致写稿时诸多细节把握不准,堆砌词藻,空话、套话多等问题。意识到问题后,在后期湘阴县的采访中,我们转变采访思路,化询问者为倾听者,让采访对象说,以聊天形式展开,激发采访者的表达欲望,反而获取到更多有效信息,采访过程也更为轻松。提前做足功课,以“用心倾听”代替“刨根问底”,才能打开采访对象“心锁”,捕捉更多新闻点,挖掘出更大新闻价值。
遇到问题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办,让思维活跃起来,不断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解决问题。锤炼“脑力”,应把实践作为增强脑力的根本途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和丰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
四、恒心:在驰而不息中锤炼“笔力”
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锤炼好“笔力”。笔力是关键,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笔力”是好稿件形成的要件。以笔杆子为武器的人,更知道这一支小小的笔有着怎样的磅礴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初出茅庐”的学生记者,该如何将湘江沿岸地区的“四变”准确传递给读者,如何将途中的感动讲述给读者,是遇到的最大难题。写稿经验不足,面对纷繁的采访信息,撰稿时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不断思考揣摩如何将人物写的生动,故事写的精彩。“再想想,再改改,精益求精”这句话时常回荡在耳边。在完成《扎根“湘”村,相信土地的力量》这篇文章初稿后,被指导老师指出细节描写不够,文字不够简练,过多堆砌华丽辞藻。“好文章是磨出来的”,经反复修改,反复打磨,最终发表。对我而言,写稿是煎熬的,又是有趣的。字里行间,这种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图景,精彩纷呈的奋斗故事,都是值得回味的。
在一次次实践写稿、打磨改稿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努力摒弃学生思维,在语言的把握上尽可能捕捉人物精神内核,以平实的笔触记录,拒绝花里胡哨,去个人化与采访对象产生共情,引起读者共鸣。
笔力强调的是新闻传播的效果,新闻写作要努力跳出僵化的套路,摒弃模式化倾向,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和清新的文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讲述群众的故事,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聚人气,更有情感、有温度。此外,好“笔力”还要求新闻工作者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和储备,多看经典原著,常读新闻名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结语
9月2日,夏令营正式结束。八天转瞬即逝,却依稀记得那田野乡间扛三脚架的身影,那午后短暂小憩的满足,那深夜里键盘的敲击声…。这是一段学习的收获旅程,也是一段挑战自我的难忘历程。从学生到记者的成长之路,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若行而不辍,必未来可期。那一幅幅包含汗水的画面,那一篇篇浸透心血的文稿,那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成为永远也不能忘却的记忆。
锤炼“四力”,未有穷期。钟情于成为合格记者,忠诚于自己内心,衷心于每篇稿件,终止于一直喜爱。山水万程,步履不停。踏上新的征程,面对新的任务,新闻学子将不负重托,砥砺前行,葆初心、留心、用心、恒心,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让忙碌的身影成为新时代大地上最美的风景,让每一次的记录、见证,都成为时代的注脚、前行的基石,书写属于新闻人的使命与荣光。
作者:
常盼 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
首届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征文三等奖
指导老师:唐定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蔡名照.增强“四力”履行好党的新闻工作者职责使命[J].机关党建研究, 2019,(6):4.
[3] 李新,吴柳林.增强“四力”与提升新闻工作者素养研究[J].声屏世界, 2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