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青春合伙人·红色足迹丨画眉山村的“红色”和“绿色”交响曲

发布人:新湖南 发表时间:2024-08-24 23:44 点击: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红色足迹”见习营 徐硕 王佳楠 张希玥 刘羽姿 刘思嘉 曹诗楠

指导老师:彭彭 孙燕清

8月21日下午两点,永州市零陵区画眉山村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平日里热闹的红色景区安静下来,只能看到苍翠的竹林和矗立的雕像,似乎在讲述着这里口口相传的军民故事。

在村子的另一边——画眉山村供港蔬菜基地里,刚刚播种完的玉米种子正在抽穗发芽。乡间的小路上,一位老人家戴着草帽匆匆走过,正赶着去蔬菜基地干活儿。

蔬菜基地

据蔬菜基地负责人魏小华介绍,近年来,他所在的湖南华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画眉山村建立了蔬菜优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与红色文旅产业遥相呼应,蔬菜基地按照“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的原则,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300多亩,订单种植面积600亩。由于产出的蔬果品质优良,产品销往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农忙时节,蔬菜基地吸纳当地村民务工,让村民不用外出就有了收入来源。

“红色”产业“搭台”“绿色”产业“唱戏”

蔬菜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种植水果玉米、无籽西瓜、圣女果等高端绿色无公害蔬果,一季亩产值可以达到8000元左右。

156D4

画眉山村村民唐荣旺

今年53岁的唐荣旺就住在蔬菜基地旁边,见习营成员来到家里走访时,他正和妻子在屋前晒谷子。年轻时唐荣旺在零陵周边地区务工,如今村里产业兴旺起来,他便回家务农,把家里的土地出租给蔬菜基地和村里的红色园区,每亩每年有460元的收入。闲时他还会去蔬菜基地打点零工,一天可以挣一百块钱。

28977

见习营成员与唐荣旺交谈

蔬菜基地带动周边农民增收,是近年来画眉山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资源、将红色文化与传统产业融合起来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村支书唐海向见习营成员介绍,画眉山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里既是革命时期红军长征的重要旧址,也是零陵区“红色红韵风行线”的红色旅游地之一。

B089

画眉山村村支书唐海

1934年8月,红六军团经过菱角塘镇画眉山村,留下了“半截象牙筷”、“一盏红灯”、“一张欠条”、“古街上枪声”等一系列红色故事,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墙上至今还保留着“工农专政”“欢迎白军士兵来参加工农革命”等革命时期的标语。

为利用好这一宝贵红色资源,画眉山村依托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投入资金2460多万元,高标准打造了红六军团党性教育基地,新建了党性培训馆、红星广场、旧址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和红军林游步道等配套基础设施,总占地面积达5.8万平方米。2021年以来,画眉山村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成为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网红打卡点。

“红色”产业聚人气“绿色”产业求发展

红色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带来了人气,也吸引了投资。魏小华告诉见习营成员,蔬菜基地将依托红色文化村的旅游资源,开辟特色蔬菜观赏区,开展亲子种植、劳动体验等特色旅游活动,进一步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17D0A

蔬菜基地负责人魏小华

“村里这两年变化很大,以前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村子里外满是泥巴,出行非常不便。如今因为红色文化村的建设,公交站也修到了家门口,不用再走五里地去搭车了。”在村支部,见习营成员遇到了在屋内休息的村民伍大姐,她自豪地讲述着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红色旅游聚人气,绿色种植增收入。钱袋子鼓了,村容村貌变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也日渐增长。蔬菜基地不仅吸纳当地村民务工,还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和良种,带动当地农户大规模种植无公害蔬菜,公司保价收购。村里人平常也把自家种植的蔬菜卖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以增加收入。伍大姐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11434

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在画眉山村停留了三天两夜,留下“半截象牙筷”的故事流传至今。如今的画眉山村,距离红六军团来此已整整90个年头,景色秀美,竹林红旗交相辉映,永连公路穿村而过,青石江绕村潺潺。这片红色热土上播下的一粒粒种子,种出了画眉山村乡村振兴的绿色新生。


责编:姚懿轩

一审:彭彭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