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青春合伙人·红色足迹丨五号哨所:退役不褪色 承担新使命

发布人:新湖南 发表时间:2024-09-01 17:38 点击: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红色足迹”见习营  陈尹彤 张甲申 尤筱婷 陈诗婷 张丽婷

指导老师:胡泽汇 唐定

青山起伏,似是大地的脊梁挺立;河湖蜿蜒,宛如大地的血脉流淌不息。在永州蓝山县浆洞瑶族乡葫芦岭云冰山的山间隐藏着一座哨所。过去它见证军民一家亲,现在它退役不褪色,成为当地红色旅游必打卡地点。8月26日,“红色足迹”见习营活动团队沿着山路来到葫芦岭五号哨所,探访这座新时代的老哨所。

(图为云冰山五号哨所营房外景)

新时代焕新生

五号哨所始建于1962年,海拔约1200米。当年五号哨所肩负对空观察、汇报军情和防空报警等军事责任。后来随着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特别是防空能力的逐步提高,五号哨所于1975年11月正式撤销。如今的五号哨所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是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州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点和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们终于见到了五号哨所的真容。石砌的墙壁不仅有一种粗犷的美感,更有一份面对风雨侵袭不动如山的从容。门廊的两根柱子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大字,向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参观者宣告它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图为五号哨所营房内景)

推开营房的大门,时间一下穿越回60年前,房间依旧干净整洁,床铺上的床单平整得宛如刀刻一般,毫无褶皱;军绿色的被子还是整齐的豆腐块。正对门的木桌上甚至还放着马鞍,仿佛下一秒就会有战士夺门而出,起身上马巡视山岭。

房间两端的玻璃展柜中,是工作人员从村民以及哨所老战士们手中收集的老物件。军号、搪瓷杯、煤油灯、水壶……每一件藏品都在向到访者讲述过去的峥嵘岁月。

军民鱼水情不变

“哨所营房初建时,周围群众都来积极帮忙,挖土、挑土、夯墙、盖屋顶。1964年盖哨所营房的时候,哪里有平整的石板路可走,大家是手脚并用把材料挑上来的。”讲解员雷蕊介绍,“村民们没有半点怨言。”

部队驻扎期间,战士经常下到村中为群众理发、挑水、打扫屋子等;在农忙时节积极参与插田、打谷等生产劳动,每年还主动把饲养的黄牛送到村里耕田犁地。茶源坪村支书盘义辉回忆起这些,脸上不禁浮现出笑意:“我小时候的头,可都是他们剃的嘞!”

士兵们远离家乡,驻扎在陌生的土地上,肩负着守卫国土的职责,也与当地瑶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也是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

虽然故人都离开,但国旗依然迎风飘扬,哨所在坚守中迎来了新的使命——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文旅谋发展

今年以来,云冰山景区共接待游人120万余人次,其中五号哨所参观者数量已达30万人次,组织讲解120余场,云冰山景区旅游总收入达3.26亿元。五号哨所这张红色名片,给云冰山的美丽风光锦上添花,带来一份历史厚重感。云冰山景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镇上千人吃上旅游饭,发展民宿30余家,农庄40余家。红色文旅成为当地的宝贵精神文明财富,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五号哨所防空哨塔)

以五号哨所为代表,蓝山县依托自身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相继推出多条红色文化一日游精品线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红色研学、红色徒步游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足迹,提升了蓝山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谈及未来规划,蓝山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盘贵生表示,当地已经制定了《蓝山县红色资源整体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并将进一步加大挖掘力度,提炼出鲜明特色、突出典型主题,用红色文化助力红色产业、乡村振兴,打造蓝山热土新名片。

手记:不忘过去,走向未来

站在云冰山上,远处是无限绵延起伏的青山,近处有咖啡屋、候鸟观测站,巨大的风力发电机转个不停,游人来来去去,祥和安逸。

岁月静好,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云冰山的风光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不懈奋斗的成果。前辈们在艰难岁月中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我们创造了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而如今,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了红色教育的亮丽名片。

时光荏苒,这片曾经充满艰辛的土地上,现在绘就的是乡村振兴美景。从历史到现实,从付出到收获,潇湘大地从来都是一片英雄的土壤,在这里诞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时刻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奋斗。

责编:胡泽汇

一审:胡泽汇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