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讯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9月27日至29日,中国认知传播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在湖南理工学院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密歇根中央大学、日本札幌大学、赫尔大学等高校的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和各领域关注认知传播学研究与发展的近100名专家学者同聚湖南岳阳,共襄学术盛举。围绕“融合与创新:球土化背景下中国认知传播学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学派”主题,分享观点,碰撞智慧。
湖南理工学院副校长张国云出席开幕式,并代表学校对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然毅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众传播环境、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以及传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深刻变化。本届年会聚焦全球化的本土,本土化的全球,对于全球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构建良好的中国形象,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四川大学二级教授欧阳宏生教授代表大会致辞,从中国认知传播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不断加强、中国认知传播学的哲学根底得到发展、中国认知传播学的效果研究不断拓展和中国认知传播学的应用研究得以明确等四方面肯定了中国认知传播学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上午,大会开设三场主题报告。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周鸿铎作了《人类传播理论研究新时代》的主旨报告,提出了研究新时代的信息传播理论研究模式、知识传播理论研究模式、文化传播理论研究模式“三模式”,认为新时代必须具备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制度改革与社会生产力协调发展、社会的主要矛盾向新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这三个基本条件,指出了人类传播理论研究新时代的实质。
清华大学郭镇之教授作了《中国形象的海外传播与国际认知:从中美主播的跨洋对话谈起》的主旨报告,她认为形象是一种长期认知的观点,提高国际对中国的认知,须向外构建良好的中国形象。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君昌作了《认知传播:做强内核,做宽外延》的主旨报告,从地域文化和孝文化两方面否定了唱衰传统纸媒的行为,认为中国传播应面向未来,朝着5G+8K+AI的方向前进,借助世界技术,向世界进军。
密歇根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学术顾问 Allen A. Hemmat作了《Glocaliz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Tao of the West》的主旨报告。日本札幌大学教授张伟雄作了《粤港澳大湾区形象传播与认知研究——以日本媒体的早期报道为例》的主旨报告。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施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小普、暨南大学教授谭天、晏清、厦门大学教授谢清果、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林克勤等与会嘉宾也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与会专家围绕中国认知传播学派的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体认传播观、认知传播学到体认传播学的变异研究、国家形象认知传播、城市形象认知传播、智媒体时代的媒介记忆与认知传播、安全认知传播、乡村文化体验与认知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认知研究、华夏传播与认知传播学、心性体知与华夏传播研究等十二项主要议题进行问题研究讨论。
下午,大会分设两个分论坛,共四场报告,围绕主要议题开展研讨。每个分论坛均有来自全国各研究机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专家学者或在读博士生介绍他们的理论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
闭幕式上,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林克勤教授做研讨总结报告,他对认知传播学目前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肯定,表示此次大会通过对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分享,管窥认知传播研究领域发展前景,更好地发展了传播学研究新范式。
据悉,本次大会由全球修辞学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中国认知传播学第七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将在贵州师范学院举行。
学生记者/邓心雨 熊柳 责编/王琳楠 主审/方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