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播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彭祝斌教授 | 智能传播时代的社区精细化治理

发布人:本院 发表时间:2023-08-18 10:04 点击:

【编者按】8月16日至30日,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理工学院主办,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湖南红栀子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承办的2023年湖南省“智能传播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健康传播产业领域业界专家授课。来自湖南理工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的119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入学,开展专题研学。8月17日上午,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会长彭祝斌作了题为“智能传播时代的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讲座。本场讲座主持人为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文锋教授。本文根据讲座内容整理。



技术革命与智能传播经过了怎样的发展?”“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概念如何理解?”“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彭祝斌教授围绕这些问题作了深入阐述。

 

技术革命与智能传播经过了怎样的发展?

 

彭祝斌教授介绍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指出信息技术与传播方式的变革推动了web时代的变迁,使得传统媒体逐渐衰落,人们开始走向注重交互性的移动媒体时代。彭教授认为媒体生产方式呈现三个重要转向:自采自编向众包采编转向;UGCPUGC转向;人工新闻生产向AI写作和AI主播等智能化转向。基于web3.0时代的美好愿景,彭教授归纳了智能传播发展的三个阶段:信息化阶段、智能化阶段和智慧化阶段。



 

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概念溯源及其内涵

 

彭祝斌教授从词源学视角和历时性视角两个角度来阐述了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概念溯源和发展进程。前者以治理一词含义的不断深入,精细化开始引入企业管理。后者则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精细化来具体阐述。从精细化治理的概念演变与内涵来看,社区治理出现了从管理治理、从以行政意志为导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价值转变。



 

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彭祝斌教授列举了学者们的理论主张:布迪厄的场域论、埃利亚斯的的相互依赖论、郑杭生社会互构论等,并提出社会互构论可以作为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同时他总结城市社区的精细化治理应建立在社会互构论的基础上,将技术视为社会治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找到技术应用社会治理之间的嵌合逻辑。



 

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怎样建构?

彭祝斌教授以长沙市L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建构理论模式,通过滚雪球抽样,确定深访对象,并对获取的原始访谈资料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进而形成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的故事线。



 

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的分析

彭祝斌教授指出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包含逻辑起点、运行维度、社会效能三大板块内容。首先,他从政策逻辑、技术逻辑、场域逻辑强调了社区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性,进而建构治理模式的逻辑起点;其次,从信息维度、服务维度、生态维度三方面介绍了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方法与切入点,形成治理模式的运行维度;最后,以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社会效能转变为基础,指出智能技术的发展在突破公民政治参与固有思维的同时,也为公民构建了更为有效的政治参与空间并推动了政府向责任型、服务型转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研究启示与未来展望

最后,彭祝斌教授对智能传播时代的社区精细化治理提出了三点启示和思考:一是从役于物假于物,让工具理性回归实践理性;二是技术应用回归受众本位,降低多元主体间的协作成本;三是充分重视社会的互构关系,维护治理过程中个体的基本权益。

 

同时,彭祝斌教授也对研究提出了两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治理范式如何更好地实现多元主体与智能技术的协同演进;技术与社会的互构关系如何为社区治理带来更好的社会景观?

 

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文锋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并与同学们分享了本次讲座学习的体会。他认为本次讲座具有问题的现实性、分析的理论性、方法的科学性、理论的前瞻性和结论的启示性,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消化吸收本次讲座内容,提升自身学术研究能力。

记者/陈旻睿 责任编辑/周祎 主审/肖涛 终审/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