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文新学院举办“萍乡赣语多功能语素‘正’及其语法化”主题讲座。文学博士袁鑫担任主讲,语言学科封传兵、黄艳、周娜、秦秀源等老师出席,学院部分本科生与研究生参加。

袁鑫以萍乡赣语中的核心语素“正”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作为形容词、副词与助词的多功能用法。他指出,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蕴含丰富的语法现象,值得深入挖掘,并鼓励同学们从母语出发,留心那些“日用而不知”的语言细节。

袁鑫详细阐释了“正”在萍乡赣语中的三种词性及九条语法化路径。作为形容词,“正”本义为“不偏斜”,后引申出“端正”“正确”等义,并逐渐虚化为表示动作完成或理想状态的结果补语。其副词用法涵盖情态、时间、语气、限定和条件等多个维度,可分别表达“正好”“刚刚”“强调”“仅”“才”等语义。作为助词时,“正”则具有先行体标记、条件假设标记及语气助词等功能。
袁鑫重点探讨了“正”的语法化机制,结合丰富方言例句,指出“重新分析”在语义虚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他表示,“正”的语义演变遵循从空间到时间、从实义到心理感受的虚化规律,语境与语用模式亦推动其语法化进程。

讲座结束后,师生围绕方言语料收集、语法路径验证等问题展开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袁鑫建议,研究应立足本土语言事实,结合历史文献与跨方言比较,注重通过“重新分析”验证例句,以揭示语法演变的动态过程。
(记者/张怡杨 图片/张怡杨 责任编辑/孙聚荣 主审/肖涛 终审/王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