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 湖南理工学院非遗戏剧活态传承调研团队赴福建漳州调研芗剧发展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25-03-11 23:45 点击:


2月,湖南理工学院非遗戏剧活态传承调研团队远赴福建省漳州市开展芗剧实地调研,探寻芗剧发展基因,助力非遗戏曲传承。


探馆,溯芗剧发展历史


“太震撼了,精美的戏服、古老的乐器、琳琅满目的剧照、首次赴台演出史料、剧团所获荣誉,无不彰显出歌仔戏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充满艺术气息的芗剧展示馆内,团队成员发出了赞叹,初步了解了芗剧的发展脉络。


undefined  


芗剧,原名歌仔戏,起源于漳州,剧目丰富,均为幕表戏,唱腔为民歌联缀体结构,分为七字调、哭调、杂念调、杂碎调和民歌小调五种,曲调特色浓郁。漳州市歌仔戏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林素兰告诉团队成员,哭调是芗剧很大的特色,并非流传的那般凄惨,比如“宜兰哭” “大哭调” “小哭调”,这些都是属于芗剧的韵味所在。


访谈,听芗剧岁月回响


为充分了解芗剧发展现状,团队采访了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二级演员、锦歌队的副队长张丽红。“因为我爱歌仔戏,因为文化自信,每一次演出都会收获快乐和惊喜。”张老师从事芗剧演出工作十六载,谈到如何与芗剧结缘,她的眼神中满怀热忱。



团队成员了解到,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不丢失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芗剧在演出形式和表演方式上融入了古典舞、现代剧的元素,也把戏曲送进大学校园,通过开设团课让青年一代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目前歌仔戏的受众群体较之前也更加广泛,青年观众数量有所提升。


为深刻体验歌仔戏的特点,团队成员在张老师的介绍下,在漳州白礁村,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仔戏演出。“基层演出是歌仔戏赖以生存的重要根基,乡间戏台就如同文化桥梁,承载着文化血脉的延续,让古老的艺术在民间生生不息。通过戏曲去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是文化自信最好的彰显。”张老师所言发人深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此次实践,团队成员结合专业所长,筑牢文化自信,以青春之力助力非遗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之后,实践团队将继续步履不停,为非遗戏曲的活态传承贡献力量。


(记者/云姝雅 周政扬 陈抒阳 陈嘉琪 图片来源/陈嘉琪 责辑/周祎 主审/肖涛 终审/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