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上的千年传承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24-07-02 23:15 点击:


6月4日至6月6日,“甲辰龙腾 盛世中华”2024“沂台杯”中国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在汨罗龙舟竞渡中心举行。四面八方的观众,共赴这场龙舟盛会。

一支支龙舟队伍背后的故事,与比赛同样精彩。从“少女”划成“奶奶”的屈原村女子队,初出茅庐广东省汨罗商会队,“高校体育生”汨罗市教育体育局......

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龙舟儿女接力,如眼前的汨罗江水,绵延不绝。关于热爱与传承的故事在这里回荡。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的地方就有人击鼓。江上,击鼓声,划桨声,呐喊声,汇成了龙舟儿女永恒的楚歌。传承就在歌里,水里,风里

世代的龙舟,平凡里坚守

你们可以找我们的领队聊聊,他能和你讲上几个小时的龙舟。此时我们正在比赛场地的休息区采访另一支龙舟队伍,闻言,我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几天来第一个主动与我们交谈的人,他是岭北新合龙舟队的一个小伙子。

岭北新合龙舟队是本次“龙超”唯二来自湘阴的队伍,他们的领队名叫易建伟。刚开始面对记者他显得有些局促,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自己不善言辞,不能讲出什么东西来,但当我们开始说起龙舟时,他便打开话匣子,讲起了他和龙舟的“爱恨纠葛”。

岭北信合龙舟队领队易建伟

易建伟一家从爷爷辈开始,就是江边打渔的渔民。对于江和船,易建伟从小就有着不同的情感。虽然在以后的生活里他选择外出务工,但是儿时的记忆总会牵引着他,回到熟悉的江边。

湘阴与汨罗原本同属一地,保留了浓厚的龙舟文化。“以前我父亲他们年轻时候组建的龙舟队,在柳林江、湘江上可是号称‘江上无敌手’!”易建伟骄傲地说。但之后的几年,由于新老更迭,龙舟队伍青黄不接,村子里的龙舟活动也就此停滞。

“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接过父亲的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2018年,由易建伟出面,牵头组建了如今这支龙舟队,他找来自己的弟弟易凯当教练,由朋友唐涛负责财务、后勤。虽然从小生在江边,接触龙舟这项运动,但组织管理一只队伍,易建伟可以说是头一遭,毫无经验。提起队伍第一次下水参赛,易建伟至今仍是记忆犹新——拿了个倒数第一名!“第一次参加比赛当时也是深深刺痛了我。”谈起那次失利,易建伟这样说道。然而,万事开头难,一次的失利难免会让人灰心,但他并没有想过放弃,而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经营龙舟队上。

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笔。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岭北新合龙舟队的成绩也是进步迅速,在去年的比赛中获得了全县第四名,今年更是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代表湘阴出战,成功划进“龙超”。“没有装备,我们就自己出钱买;实力不够,我们就多划、多练,划到双手都是一层泡也要继续划、继续练!”

有多少成功的喜悦,就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辛酸。岭北新合龙舟队的成员都是当地的村民,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外出务工,而且大多数都是村里的青壮年,自然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龙舟队的训练和比赛对工作影响很大,更何况民间龙舟队大都没有工资,能成为聚在一条船的兄弟,都是凭着一腔热爱。身为领队的易建伟,更是在三年的时间里丢了三份工作。龙舟队一路走来,易建伟常常被身边的兄弟所感动。易建伟说道:“我们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凝聚力、讲团结、吃得苦、霸得蛮,所以无论如何,能跟他们一起出来划船都无怨无悔。”

回首岭北新合龙舟队的成长历程,此次作为湘阴的二号种子来到龙超,易建伟直言:“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有幸见识到这么多的强队,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能为我们村争得一份荣誉,这是最开心的事情。”

传承的种子,一代代发芽

众多参赛队伍中,有两支女子龙舟队,在一众男队员中,惹人注目。岸边,她们谈笑风生;江上,她们劈波斩浪。满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屈原村女子龙舟队便是其中一支。据廖教练介绍,队伍于1982年成立,历史辉煌,国内外的很多国际赛事,都曾有过她们的身影。

屈原村女子龙舟队早期照片

魏彩虹是如今这支女子龙舟队的队长,她曾经是皮划艇运动员,15岁时进入岳阳体校学习训练。作为一名汨罗人,从小就对龙舟文化耳濡目染,后来选择了从事皮划艇,继续在水上延续着自己的热爱。即使在从事工作后,每年也都会参加龙舟比赛。“那自然离不开我爱人对我的支持” ,魏彩虹说道。魏彩虹与爱人也是因为划船相识,两人是体校的师姐弟。

魏彩虹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很多事情早已看淡,唯独对龙舟,却是乐此不疲,仍旧有大把的精力参加,直到搞不动为止。这次来汨罗参加“龙超”,魏彩虹也做了不少准备,先前自己在家就进行了一些基础训练,为了参加比赛,还特地为家人们准备好了三天的饭菜才来。她说道:“我的娘家就是汨罗的,我是一个汨罗人,能在我们汨罗这块土地上发光发热,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汨罗人的记忆中,都有一艘船荡漾在时间的无声河流里,龙舟是他们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断了筋骨连着血脉。在“龙超”比赛三十多个队伍中,一支队伍稚嫩的脸庞尤为突出,“我们这支队伍是教师和一些学生组成的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最年轻的只有18岁,并且绝大部分队员都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汨罗市教育体育局教练谢威说道。这支代表着汨罗市教育体育局的队伍由12名学生以及12名教师组成。

汨罗市教育体育局

“学生都是我们体校的学生,其中还有一些是早已毕业又召集回来的,老师都是体育老师”谢威向我们介绍道,学生们竞技状态的保持要比老师们好,而且大多学生水上运动的专业运动员,老师们基本上处于零基础的状态因此这支年轻的队伍为了更好地磨合,一天中会进行四练一练就是两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在持续十多天的训练中,老师们则表现得更为辛苦。所以在队伍成立前,还会对成员进行选拔,其中不乏老队员的离去新队员的加入,不断将这支队伍延续下去。

作为汨罗“小年”的端午节,划龙舟无疑是端午佳节内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其实不难看出,本来应该在周末举行的龙舟赛由于特殊原因被迫提前按理说,工作日大家应该不会因为这种活动而特意来到比赛场地观看但是,龙超现场的看台在比赛开始前便已座无虚席,江边也是人潮涌动。本来冷清的汨罗江边,因为端午佳节与龙舟比赛,变得热闹非凡。大家不约而同地将龙舟比赛看作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当地更有“宁荒一年,不输一年船”的俗语。

端午节在千百年来得到不断传承,作为端午节发源地的汨罗更是如此。在被问道关于当地龙舟文化传承是否经历过低谷期时,谢威的眼中浮现不一样的光彩,他说:“在我们的父辈那一代开始便早已有了龙舟比赛对于龙舟的传承与热爱,在这一块土地上是从未消减过的,从小在这样一个氛围内成长,长大之后,这个观念只会越来越根深蒂固。”

光阴不住向前,不知何时,十几、二十岁的我们已经成了文化的交接人。祖辈、父辈对于传统文化的严肃与继承,正在逐渐的被年轻一代接到手中。

同样由年轻血液组成的还有广东省汨罗商会队。本次“龙超”三十多支参赛队伍中,广东省汨罗商会队是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是24岁,最小的只有18岁,由来自湖南各个地方的成员组成。

“我们队内氛围属于特别好的,因为我们年轻,体力恢复的很快。”24岁的鼓手郑卓唯说。即使作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成员,在镜头前,郑卓唯还是略显青涩。“毕竟我们是最年轻的队伍,实战经验相比于其他队伍还是太少了,但是我们的目标还是至少要进到前四。”郑卓唯告诉记者。

广东省汨罗商会队队员郑卓唯

他还介绍道,本次比赛中的窑洲社区盛消防龙舟队和广州汨罗商会龙舟队是从属同一位教练执教。“他们是一队,我们是二队。他们属于身经百战,而我们就是初出茅庐了。”虽然郑卓唯知道两队间有较大差距,但是在说话时还是表现得非常自信,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独属于年轻小伙的“冲劲儿”。在接受采访时,郑卓唯有些沙哑的嗓音也表明,不管结果如何,每一场比赛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而这,就是新生代年轻人对龙舟精神的理解与传递。

端午历史的传承与延续,来自于中国人一脉相传的人文力量,也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对于端午文化、龙舟文化的热爱与严肃,是“传承”二字能够继续在端午文化的历史长卷中书写的源头力量。

信仰的力量,热土中开花

战国时期,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划船寻找他的遗体,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都会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以前的龙舟比赛并没有赛道到了端午节那天,每个村子里面都会划出一艘船,条船如果在江面上相遇了,他们就会展开自由的竞技还有一种形式是在滩涂上放一个吉祥物,抢到了这个吉祥物,谁就赢了。汨罗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任俊杰说道,“怎么结合各地的文化使这样一个赛事更加大众化多样化,吸引更多外地的朋友来到汨罗参加这个比赛,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说话间,在周围嘈杂的声音中,一阵阵紧密而有节奏的鼓声如心跳一般,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抬眼望去,一艘艘的龙船蓄势待发,每个人都在一遍一遍的调整着状态,仿佛对这个赛道充满了渴求。

汨罗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任俊杰

看着他们充满斗志的样子,任俊杰表示,屈原文化、龙舟文化是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为了让这种龙舟文化延续下去,汨罗市文旅集团将传承与创新相融合,通过运作龙超”这一品牌,借鉴村BA的方法,“龙超”比赛更加接地气,更加市场化。参赛规则也从原来的“邀请制”转变为现在的“报名制”。这次“龙超联赛,是汨罗一系列端午活动当中的一个子项目还有厨王争霸赛粽子文化节以及跟醴陵做一些城市之间的友好互动如把醴陵的瓷器放到龙超”比赛的现场而醴陵端午节活动的现场也会摆上汨罗的甜酒和粽子。

谈到筹划这样一个大型赛事的困难,任俊杰提到“因为这个不是由政府来举办,在赛事的安全以及竞赛的组织方面有些困难其中主要协调各个部门裁判组确保每支队伍在汨罗能顺利地比赛,取得好成绩。”语毕,记者们很快注意到了那群踩着整齐的步伐,身穿蓝色队服、背着红色救援包的队员们,蓝色与红色相互衬托,使得他们在人群中更加醒目。

昨天有两个船追尾然后翻船了,运动员全落水,我们从龙舟的队员落水起,大概只用了20秒,救援艇就全部赶到并展开了救援。负责本次“龙超”安全工作的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彭杰回忆道,为了能更好地为本次比赛顺利举行保驾护航,我们进行了多次水上针对性的训练,所以说之能战,战之能胜。救援队队员们还谈笑着说,当时有一个运动员没反应过来,就被救上来了

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彭杰

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蓝天救援队曾渡过一段最艰难的时期。在17年,支队平江接到报警有一个老人落水失踪了,当时只剩下3名队员能出队虽然最终完成了任务,过程却是非常的困难。经过多年的坚持,他们的队伍一直在发展壮大,还参与了2021年郑州暴雨的救援正是因为不断的训练与磨合,才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看着汨罗江上奋勇争先的一个个龙舟队伍,彭杰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信仰,龙舟文化的传承会越来越好的,我们就是他们坚实的后备力量。”


而同样吸引记者的还有那一簇一簇的红色背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眼,他们引导运动员进入赛场,为运动员们及时补充水源和其他物资,牵引他们找到吃的住的地方,使得赛场井然有序。

汨罗新时代志愿者协会组长刘乾坤

“作为一个汨罗市的市民,能够代表我市参加这次的志愿活动,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祝愿汨罗龙舟超级联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欢迎各地的朋友来到汨罗欣赏汨罗的龙舟,感受汨罗的文化和汨罗人民的热情。”汨罗新时代志愿者协会组长刘乾坤说道。

采访结束,在记者准备走时,刘乾坤面带微笑,给我们每人递上了一瓶水,“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能多来报道我们汨罗,汨罗人民永远欢迎你们所有人。”阳光下,将矿泉水瓶举起一看,水折射出波光粼粼的闪烁,一直延申到汨罗江上,这是诗意的摇篮,这是文化的基底,水的波纹只能属于某个时刻,但千年恒古的余温,自此属于每一个路过江岸的人。

汨罗是中国龙舟文化的重要发扬地之一。在这里,有着多元而精彩的龙舟文化表现和活动,有着深厚而丰富的龙舟精神底蕴和内涵,对祖祖辈辈的汨罗人来说,龙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两千多年来,汨罗江弦歌不绝、桨声不断,山川、江海、青鸟、飞鱼,还有那悠哉游哉飘荡的云朵,都在诉说自己的情绪,龙舟文化在这方热土得到代代相传,接过老一辈的船桨,便握紧了与生俱来的使命。

(学生记者/龙红静 青冰冰 徐硕 周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