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一家,相亲相爱,犹如雪域高原的茶和盐巴。”2024年7月26日8月至20日,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茶和盐巴”返乡社会实践团在西藏山南市桑日县3个村部、乃东区民主改革第一村、昌都市贡觉县克日乡西西村以及青海省曲库乎乡索乃亥村等6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姓讲堂系列活动。
7月26日,在桑日县拉隆村结合村委“讲好茶和盐巴故事,促进岳桑交往交流交融”党建主题活动,举行了“茶和盐巴”社会实践团百姓讲堂启动仪式。县委常委、副县长、岳阳援藏工作组副组长胡鹤、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潘昕以及岳阳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拉隆村干部、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实践团成员出席活动。
拉隆村:从“历史故事”到“文化认同”
“茶和盐巴”社会实践团成员旦增它青、德庆旺姆围绕汉藏历史渊源、地缘关系、贸易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采用PPT+历史影片以汉藏双语方式,在拉隆村村民中开展集中宣讲和互动交流。
他们从“茶马互市”的故事,讲到红军长征的汉藏情谊;由西藏和平解放,延伸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通过“茶和盐巴”在藏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深入浅出地向拉隆村村民展示出山海相望、汉藏情深的动人图景,牢固树立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这次的‘汉藏一家 茶和盐巴’百姓讲堂活动形式有意思、内容有创意,村民们互动参与感很强。”拉隆村村支书强巴说,“希望以后大学生们常态化来我村开展这类宣讲活动。”
塔木村:从“联学联讲”到“交流交融”
在塔木村学生集中学习点,针对中小学生坐不住、听不好、学不明的特点,团队施行“定向+订单”式需求侧宣讲,宣讲员用问题串起故事、用故事讲述历史、用历史阐释道理、用道理回答问题,勾起现场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生疏的理论在鲜活的学习形式中入脑入心。
“有谁知道什么是‘汉藏一家’?”宣讲员德庆旺姆抛出问题后,塔木村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回答“汉藏一家就是汉族和藏族是一家人”“汉藏一家就是两个民族像家人一样不分开”。“茶和盐巴”社会实践团在桑日县塔木村联合西安交大社会实践支教队大学生,面向塔木村近40名村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宣讲时,引发中小学生热烈讨论。
塔木村学生热议“汉藏一家”
克松社区:从“红色基因”到“行走课堂”
位于乃东区昌珠镇的克松社区,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拥有西藏的第一个教学点、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人民公社等诸多“第一”,“茶和盐巴”社会实践团为更好地在宣讲中融入克松社区的红色基因,从西藏改革第一村陈列馆到克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再到大棚蔬菜种植园等地参观学习,在别样化的“行走课堂”中,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到了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的伟大成就,并把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感人故事融入新时代“茶和盐巴”故事宣讲中。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茶和盐巴,克松社区的发展也离不开党的关怀。”社区干部刚组说道,“面向年轻一代村民开展民族团结宣讲很有必要,我对年轻一代有着很高的期望,我希望他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为克松村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克松社区干部刚组接受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藏族学生采访
克日乡西西村:从“三农政策”到“乡村振兴”
在昌都市贡觉县克日乡西西村,该学院社会实践队2名本村藏族大学生组织当地村民学习“三农政策”,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让村民们了解政策后,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中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不竭动力。
克日乡西西村民学习三农政策
乃亥村:从“知青岁月”到“播种希望”
在青海省曲库乎乡索乃亥村这片高山环绕的农牧地区,青海组五名宣讲团藏族大学生离家驻村,居住在一间十平米的小平房里,过了半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知青岁月”。他们在党员活动室改造的教室里,带着全村十五六名中小学生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手工画画、阅读交流的方式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阻断贫穷”的中国式现代化改革进程,沉浸式宣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义。
“我来自同样贫瘠的藏族乡村,我希望尽我所学拓展他们知识的广度,播撒更多青春希望的种子。”宣讲团藏族大学生李毛先说:“这里的讲堂不只在教室,田间地头都是青年人‘踔厉奋发图振兴,勇毅前行向复兴’的行走大讲堂。”
“茶和盐巴,永不分离”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写照。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茶和盐巴”社会实践团成员以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形式,以西藏山南为集中实践点,辐射西藏昌都、青海曲库乎乡等藏同胞聚居地,以藏族学生返乡大实践的形式,开展有特色、有成效、有情怀的宣讲活动,画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为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贡献青春力量。
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携手山南市桑日县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开展宣讲活动
(记者/潘昕 李罗娜 白玛拉姆 李毛先 白玛曲珍 责编/周祎 主审/肖涛 终审/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