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拔尖创新)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和数字人文发展需求,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跨学科视野与创新思维,掌握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前沿技术,能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文化传承传播等领域进行创新应用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主要课程
文学概论、写作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人工智能、数字人文导论、AI辅助写作、人工智能与文学研究导论、多模态文学传播、语料库设计与应用等。
优势特色
本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足传统人文学科优势,紧跟人文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构建“跨学科-双师型“师资和"人文+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为支撑,深度融合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办学特色。以中国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群夯实专业基础,以“AI+语言/文学"特色课程群实现传统人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以"平台+基地+项目"三维一体的实训体系有效保障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赛事与数字人文及跨学科创新研究实践中屡获佳绩。
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兼具人文底蕴与数字技术能力的中文拔尖创新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继续深造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数字人文交叉学科等方面的研究,能在政府管理部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以及出版传媒机构、文创、文旅等行业领域从事文化数字化相关工作。
汉语言文学(师范)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湖南,服务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各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文学概论、写作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人工智能与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等。
优势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本专业人才培养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以文化传承为驱动,以母语表达为终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中国语言文学是学术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拥有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本专业重视培养学生文化发现、文化阐释、文化创意等方面的母语表达能力,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扎实。紧密对接地方基础教育部门,建成了一批省级示范中学见习实习基地,特聘一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教学行政部门负责人担任兼职教授与实践导师,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本专业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师范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扎实,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就业面广。毕业后主要在中小学、党政机关、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社会教育机构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文学创作、宣传与管理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文化战略与教育强国的新形势,立足湖南,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的扎实基础和系统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中文表达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适应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需求,具有“三创”能力,即创意写作能力、创意策划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能在行政机关以及文化教育、传媒机构、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
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基础、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创意写作思维训练、非虚构文学创作、文化产业概论、跨媒介创意写作等。
优势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创意写作方向为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获批湖南省首批新文科改革与探索项目,拥有湖南省创意创业实践中心“大学生创意写作中心”。本专业人才培养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以文化传承为驱动,以母语表达为终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中国语言文学是学术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本专业教师中有专职与兼职作家9人,主动对接创意文化产业,与地方政府、文化创意公司、新闻出版集团、媒体等开展合作育人,与作家创作现场互动频繁,特聘著名作家、知名作家、媒体精英、文旅产业负责人担任本专业兼职教授与实践导师,提升学生的创意写作实践能力。本专业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写作类竞赛等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创意方向学生有广阔的就业市场,毕业后主要在党政机关、新闻文艺出版部门、文化旅游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字编辑、文案写作、创意策划、文学创作和宣传等工作。
秘书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教育教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秘书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较强职业技能与创新精神,能胜任机关、团体、企事业等单位的文案写作、公关协调、组织策划、档案管理、信息资料搜集与处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概论、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秘书写作、智能公文写作与实践、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秘书文档管理等。
优势特色
秘书学专业是国家B+等级专业,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第一批秘书学本科专业。本专业人才培养依托优势学科,人文功底深厚;浸润地方文化,职业品质优良;注重校政企合作,实践能力过硬。专业依托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是学术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校-政-企”合作育人体系,邀请企事业单位与部门负责人共建课堂,构建“课-训-赛”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强化学生办文办会办事的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学生善沟通、会表达、懂礼仪、能办事,在历届全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团体特等奖、一等奖。教育部网站“传承的力量”栏目展示了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中国教育报》《秘书之友》《新京报》《湖南教育快讯》等报刊媒体多次对专业办学经验进行专题报道。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强,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就业面广,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多个领域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公关媒体等多方面的工作。毕业生中已涌现出一批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大型国企董事长、上市公司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有知名媒体策划人、品牌管理运营师和职业经理人。